沪渝蓉高铁是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主骨干,线路全长313.9公里,途经武汉市、孝感市、天门市、荆门市、宜昌市五市。其桥隧比占84.8%,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“八纵八横”高速铁路主通道之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本项目拟为投入到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加装施工管理系统,对所有标段桩基施工(CFG)信息化管控与辅助施工,以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,达到业主、监理、标段、班组协同高效作业、确保施工质量的智能施工状态,从而进一步便利人民群众出行,加速构建沿江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,对服务支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▲沪渝蓉高铁全线示意图
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,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,采用双天线高精度北斗定位技术方案,所选桩点通过北斗卫星信号进行引导作业,以直观的平面图展示,实时显示桩头距离桩点的偏距,即便是新手也可以准确的桩位校准与打桩施工。同时,系统配套的云平台和手机APP,方便业主方、施工方、监理方随时随地查看打桩进度和完成情况,全面高效管理施工项目。
▲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
在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的赋能下,沪渝蓉高铁建设实现了高精度作业,通过3厘米的精准放样,工程质量提高90%以上。同时,沪渝蓉高铁建设提高了作业效率,通过减少了人工放样、引导,项目的工作效率提高35%。此外,沪渝蓉高铁建设节约了成本投入,数据统计,机械、人工和材料投入减少35%。
▲施工现场
中海达北斗桩机智能施工管理系统采用高精度GNSS双天线定位技术,融合物联网、云计算技术,基于载波相位观测的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,智能引导快速施工人员准确定位桩点位置,无需提前放样与划线,实现厘米级打桩定位。
同时,该系统的导入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,全工艺流程的实时监控,施工数据实时传输至系统后台,增加了成桩过程的透明性,让每根桩的状态都可追溯,把靠人为把控的经验变为精确的数字化过程,让原本依赖人经验的过程转而变为精确的机械操作,使得整个桩机施工过程更加标准透明,成桩的质量更容易把控,大大减少了了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。
此外,实时打桩参数的监控和记录可以让施工员实时的了解打桩的状态,能有效避免以往因为桩长不足、持力层电流不够而造成的返工,也大大降低了断桩、偏桩的概率,极大提高了桩机施工效率;导入该系统后,无需测量人员事先放样,也无需旁站守桩人员,极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发生事故的风险,减轻了施工压力;并且相比传统桩机,它还能够自动进行项目施工信息统计,自动生成施工记录表、竣工图等图表信息,为铁路部门信息化系统建设提供了安全可靠的基础空间数据的支撑。